2016年8月22日,由科学余敏雅老师带队,我和拍档吴越同学,带着我们的探究课题:《小个子大能量——大自然的清道夫》,来到上海科技馆,代表浙江,参加“2016环球自然日”全球总决赛,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,看着胸前沉甸甸的金牌,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。曾经的比赛,我与金牌擦肩而过,历时三年,终于圆梦!
三年前,我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娃娃,出于对自然科学的热爱,代表杭州市爱鸟小使者,第一次参加“环球自然日”。由于经常参与各类爱鸟活动,平时比较关注与鸟类相关的信息,2013年10月,《都市快报》刊登的关于浙江自然博物馆在象山引来被称为“神话之鸟”的中华风头燕鸥,并成功哺育出后代的报道。我心中有一些困惑:专家们究竟是怎样做的,怎么会成功引来这“神话之鸟”的?于是,我带着中华风头燕鸥的生活习性、生存环境要求的一些相关资料,前往自然博物馆,与专家老师面对面的交流,详细了解象山人工招引中华凤头燕鸥的情况,寻找中华风头燕鸥“回家”的原因。那年的年度主题为:“应变不变,适者生存”。那次,我和拍档徐蔚杭以“神话之鸟”为课题,用展览的方式参加比赛,通过层层选拔,获得了浙江省一等奖,并被选送代表浙江参加“环球自然日”全球总决赛。也许是年龄比较小等原因,在面对专家答辩的时候,不够从容自如,在全球总决赛上获得二等奖,当奖项宣布的那一刻,我和徐蔚杭都因内心的失落而流下了眼泪。
2015年,“环球自然日”年度主题为“自然界大事件”,我继续与徐蔚杭拍档,以《穿越冰川纪——中华秋沙鸭》为课题,参加比赛。由于中华秋沙鸭生存的年代跨度很大,一直可以追溯到冰河时期,因此,对我们收集考证的资料带来了困难,请教了诸多专家老师,最终依然没能找到冰河时期中华秋沙鸭生存的确凿证据,在浙江省总决赛时,便惨遭淘汰!
然而,我并不气馁,2016年,“环球自然日”赛季又到来了!这一次的年度主题为:“谁是谁的谁”,经过反复的思考,我想到:不起眼的小甲虫——屎壳螂。
我热爱自然科学,科学课上,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昆虫的知识,引起了我对昆虫世界的好奇,探索的欲望与日俱增!我饲养过许多昆虫,以便观察,并翻阅了许多专业的书籍,对屎壳郎展开过详尽而全面探究,再和余敏雅老师请教与沟通,最终以“小个子大能量——大自然的消道夫”为课题,参加比赛。
基于日常大量的积累,这次做课题准备的时候得心应手,而我的新拍档——吴越同学也是特别的灵动与优秀。在学校老师和自然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,我们以浙江赛区总决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选全球总决赛······第三次来到赛场,面对专家老师的提问,我们胸有成竹,答辩时,侃侃而谈,评委的问题没有一个能难倒我们,我们的发言得到了专家们的称赞与认可,这次,我们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,我们终于取得了比赛的金牌!
三年,一年一年的蜕变,从最初的参考他人,到如今的自主探究,我们收获了比金牌更重要的人生经历!谢谢比赛,让我们成长!谢谢比赛,让我们得到了提升!我们会不断努力,勇攀高峰!
应朗